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华人星光(ID:hrxg2020)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他的前半生令人不忍卒读,

他的后半生令人拍案叫绝,

在中国人最迷茫、

最为混乱的时候,

他喊出了那震彻中华、

足以影响千古的四个字。

他让所有人明白了,

什么叫“为权利而斗争”,

人们说,感谢有他,

这位最敢讲真话的硬骨头!

就在刚刚,他走了,

永载史册,其名赫赫,

他就是:江平。

如果说人生有剧本,

那他前半生碰到的,

应该是最烂的剧情。

年少的江平,

骨子里有着“不安分”因子。

他家里兄弟姐妹六个,

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

这么多人口的家庭,

能维持孩子们读书十分困难。

江平好不容易考上了燕京大学,

怎奈他是一名“愤青”,

国民党组织倒行逆施,

他奋起反抗结果被迫辍学。

少年茫然四顾,

失了学业等于失了未来,

人海浮沉中,

竟不知该向何处去。

可若是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江平说他一定还要反抗不后悔,

他嫉恶如仇,他刚介耿直,

他看不惯这世间不平事!

而这样的性格,

注定他一路走来,

多是悲苦坎坷。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江平被选派去苏联留学,

他一向对新闻学情有独钟,

当一名热情奔放的记者,

是此生所求。

然而偏偏事与愿违,

当分配结果递到眼前,

他犹如兜头被浇了一盆冷水,

为什么竟是法律?!

法学冷酷森严,

像冰山一样生硬、僵化,

这和他的火热炽烈完全是对立面!

他求什么,偏得不到什么,

这冰火两重天的境遇,

执拗的江平怎能轻易认命,

他多次申请换专业,

可最终选择了妥协。

因为有人说了一句话:

新中国需要你们,

需要很多人肩负起,

创建当代法学的使命。

为追求个人之喜好,

他可以宁折不弯,

但一旦涉及国家前程,

他会为更深沉的爱而低头。

异国他乡,语言不通,

还对法学一无所知,

江平就凭满腔报效祖国的热忱,

用了五年时间,

把自己修炼成了法学专家。

1956年,他取得全优成绩回国,

在北京执教。

那时他26岁,

正是意气风发乘风踏浪的年纪,

又有新婚妻子家庭美满后顾无忧。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江平碧血丹心,凌云壮志,

欲成一番事业之际,

上苍突然将他踢进了深渊。

1957年,风向变了,

以他直来直往的性子,

说话一向讲真求实,

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揪出批评,

说他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毒害。

新婚一个月的妻子提出了离婚,

江平心如刀绞,

那是他苦苦追求多年的爱啊。

得到再失去,到头来一无所有,

他长叹:世间的悲惨,

最多也就这样了吧?

他错了。

更多打击接踵而至,

他被安排去放羊、背粪,

没日没夜劳作。

那天他下山抬钢管,

实在是太累了,

火车经过的刺耳汽笛声,

他都没有听见,

结果整个人被卷进火车轮子。

等到他清醒过来,

自己永远失去了一条腿。

他明白了,该失去的都失去了,

不该失去的也失去了,

原来痛不欲生,

才是最烂的命运。

一个悲剧,衍生出无数的悲剧,

江平孑然一身,终生残废,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可命运仍不给他任何挣扎机会,

十年如火如荼的运动,

令他生存更加艰难,

抬头是暗无天日,

低头是无边黑暗。

喧嚣的世界,

江平却终于看清楚,

他最大的对手竟是岁月,

漫长而看不到尽头的被搁置,

被摧残,被折辱,

时光,

一点点消磨人的心智与信念。

江平没有低头。

他给自己写下寓言诗:

天地何悠悠,沧海一沙鸥。

身虽为凡鸟,心殊不同流。

被尔双羽翼,不为稻粱谋。

昂首望苍冥,愿向太空游。

太空烟食少,不似人间稠。

折翼更折血,忍饥复忍羞。

壮哉青鸟志,直胜巨龙虬。

在生活和人间的夹缝中,

江平艰难求存,

不管是下放农场挑粪,

还是被分配去偏远地区教书,

他把所有活都干的一丝不苟。

一手提着暖水壶,

一手扶一下黑框眼镜,

他一瘸一拐地走路,

却总是笑眯眯的模样,

让所有人觉得,

他就是这人间温暖乐观的存在。

江平(后排右二)在北京郊区下乡劳动

这样的乐观打动了一个女孩,

她叫崔琦,

他们组建了新的家庭,

生了一儿一女。

夫妻各为生计奔波,

江平带孩子住在郊外,

晚上啃冻得梆硬的馒头,

孩子穿的棉衣,

都是他一针一线织就的父爱。

就在这年复一年的凛冽寒风中,

1978年,

江平终于熬来了人生的春天,

他可以去学校教书了。

回望过去,那是怎样的不甘,

二十二年的折磨,

二十二年的沧桑,

让他失去了,

人生最黄金的奋斗岁月!

可是那暗无天日的二十二年,

江平从未放弃法学,

多少个孤独无眠的夜,

他将法律知识,

一个字一个字的在脑海中重演,

因为他从未放弃为中国做贡献。

那时人们茫然,法制混乱,

我们要向何处去?

半生蹉跎令人扼腕叹息的江平,

他将为全中国人的自由、

民主、权利,

发出那震彻人间的呐喊:

法治天下!

人生五十知天命,

若是普通人遭逢他这样的打击,

只怕早已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可是江平说,这是我的重生,

不死就要奋斗!

复苏的学术,人才凋敝,

能站上讲台的没几个人,

他忘我的投入到重建法制的事业。

他写出了第一本学术著作:

《罗马法概论》,

他为中国培育了,

新时期法学的第一批学生。

而那个时代没有民法的概念,

老百姓的民事权利和民主自由,

没有明确的保护和界定。

1982年,江平突破禁区,

率先开讲《罗马法》、

《西方国家民商法》两门课,

把民法的理念引入了国内。

他引用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

第一次以武力;

第二次以宗教;

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这第三次征服,

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

最为持久的一次。

法的生命,

是为权利而斗争,

如此法律才能完善,

正义才有机会,

权利才能永存。

为民求法开先河,

江平日渐声名鹊起,

参与国家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

他是《民法通则》的重要顾问。

在中国法律史上,

1986年颁布的这部《民法通则》,

统领民法,具有开创性意义,

被国外称为:

中国民事权利宣言。

两年后,

江平对中国法学的影响力,

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他的法学教育活动,

为中国培养出数十万律法英才;

他作为中国最高立法机构领导,

为中国法治建设披肝沥胆,

担任《信托法》、

《合同法》起草小组组长,

以及《物权法》、

《民法典》草案专家小组负责人,

这些法案,涵盖影响全中国人。

但江平一生,

最引以为傲的并非这些,

而是一部《行政诉讼法》

当年改革开放后,

随着老百姓民主意识增强,

有些地方出现了“民告官”现象,

有人认为这事影响相关部门运转,

有人认为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为了化解矛盾,江平出马,

担任《行政诉讼法》立法组组长,

1990年,该法获得通过。

在老百姓合法权益,

遭受到不法侵害时,

《行政诉讼法》

就成为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法律!

让法治的阳光,

洒在每个普通人的身上,

让法制的阳光,

映照于每个阴暗的角落,

江平为此倾尽余生。

他写过两本书,

一本叫《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另一本叫《私权的呐喊》,

他的“呐喊”,他的呼号,

正是为了那四个字:法治天下。

而江平对于中国的影响,

除了法学,便是他的求真。

他半生蹉跎傲骨不折,

说真话,做真事,

皆因只向真理低头。

教书育人那些年,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

大家不要去比谁官当得大、

钱挣得多,

要比就要比贡献、比做人。

学生们说,比贡献比做人,

谁能比得过江老。

他这人是嘴里怎么说,

自己怎么做,

都当上校长了,

还在简易棚里办公,

平时就骑着老掉牙的自行车上班。

步入晚年,

江平开始打扫自己的人间,

他八十多岁进行各种社会活动,

为世人留下自己最后的余热。

九十岁,

他捐出了自己的500万积蓄。

住进了养老院。

江老一生手擎火炬照亮他人,

自己的天伦之乐却是遗憾的,

因为他的女儿身有残疾,

一直没能成家……

2023年7月,老伴先他而去,

照顾他半生的人走了,

江平的心也空了。

短短5个月后,

凛冽的冬,冰冷的痛,

12月19日,

中国一代法学泰斗,

为民众权利而斗争的大师,

永远离开了。

有人说,像先生这样,

为民求法勇敢呐喊、

为真理奔走呼号的硬骨头,

只怕再也不会有了……

江平崔琦夫妇

长夜寒冬无声处,

信有大地响惊雷。

沉浮,枯荣,

江平前半生拿着一手最烂的牌,

可后半生最终打出了“王炸”!

这位法学界“良心”,

何以被天下所敬仰?

只因他,

不惧威胁,只说真话,

以天下黎民百姓权利为重!

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功,立德,立言,

三者有一可名垂青史,

江平三者皆成。

拯厄除难,功济于时,

为民众权利正名呼喊,

为自由公正奔走一生,

是谓立功。

言得其要,著书立说,

为法治理念撰法成书,

竖起一座座精神丰碑,

是谓立言。

博施济众,披肝沥胆,

为一句家国天下,

矢志不渝追寻真理,

终其一生不改报国情怀,

是谓立德。

法治路漫漫,江边潮已平,

今日送别江老,

学之大者,国之重宝!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